《茶经》,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、最完整、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,被誉为“茶叶百科全书”,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。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、源流、现状、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,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,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。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。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。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,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。
《茶经》就有“庐州六安(茶)”之称;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《农政全书》里称“六安州之片茶,为茶之极品”;明代李东阳、萧显、李士实三名士在《咏六安茶》中也多次提及,日“七碗清风自六安”“陆羽旧经遗上品”,予“六安瓜片”以很高的评价;“六安瓜片”在清朝被列为“贡品”,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;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《红楼梦》入竟有80多处提及,特别是“妙玉品茶(六安瓜片)”一段,读来令人荡气回肠;到了近代,“六安瓜片”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,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临终前还念唠着“六安瓜片”;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第一次访华,“六安瓜片”还作为国家级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,2007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“俄罗斯中国年”活动并赠送“特级六安瓜片”由此作为中国国礼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。可见 六安瓜片机制干茶,“六安瓜片”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的位置。
六安瓜片是绿茶,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,从工艺上来说。六安瓜片有机制和手工之分。六安瓜片相对来说,口感醇厚、味浓耐泡、无茶垢、防辐射茶。
六安瓜片冲泡建议:
六安瓜片是十大名茶中较特殊的一款,其中小叶瓜片是六安瓜片中特有的种类,使用整叶片制成,纯手工制的六安瓜片在生锅熟锅杀青以后,上竹烘栏使用上等木炭分毛火,小火,老火三次烘焙而成。属于烘青类的绿茶。
一、水的选择:此茶鲜叶产地为六安市金寨县齐山茶园。齐山:又名齐头山,海拔八百零四米,为六安瓜片发源地,所制瓜片古称“齐山名片”,为六安瓜片之极品。建议使用上好的纯净水冲泡,我个人平时冲泡对比过“依云”和“农夫山泉”,发现“农夫山泉”更适合泡六安瓜片。
二、器具的选择:个人认为泡瓜片(或者绿茶)的器具最佳选择依次为,玻璃壶(杯),盖碗,紫砂壶。玻璃壶(杯)更便于欣赏茶舞,看叶片在杯中慢慢舒展,翩翩起舞,心情也随之变得轻松愉悦!上等的六安瓜片汤色清澈,宝绿明亮~!清澈是相对一般芽茶类的绿茶而言,众所周知芽茶类的绿茶绒毫较多,冲泡后杯中绒毫起舞。六安瓜片茶属于片茶,使用开面的鲜叶制成,绒毫很少,冲泡后的汤色清澈无比,茶汤更通透。关于汤色,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2年5月9日发布的《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----六安瓜片》对特级六安瓜片的汤色要求为清澈,晶亮。我把晶亮解释为翠而明亮。这需要大家去体会,呵呵。初次接触六安瓜片的茶友用玻璃壶(杯)冲泡更容易把握出水时机。如用紫砂壶冲泡,建议第一次冲泡勿盖壶盖~!如盖盖,出水时机掌握不好,极易焖黄叶底。 三、关于投茶量:细茶粗泡,粗茶细泡。这点我个人觉得很重要。具体来说,就是等级越高的茶比如清明谷雨左右高等级绿茶,由于鲜叶相对较嫩,投茶量要相对大一些,相反谷雨后的低级别的绿茶,投茶量则要相对减少。建议投茶量控制在5克。当然投茶量没有绝对量性的标准,具体要因器具因人而已。
四、水温的控制:烘青类的绿茶水温要略高于炒青类的绿茶。个人建议水温控制在90度为宜。水温过低无法打开香气,过高则容易将茶底烫熟。
五、关于润茶:润茶的目的在于快速激活茶性。等级高的六安瓜片由于叶片较嫩,润茶的时候建议将杯略倾,水流沿着杯壁置入,并将杯缓缓转动。(注:润茶时避免水流直接干茶,以免烫熟干茶。)水量以刚淹没干茶为宜。润茶时间控制在三十秒左右,期间闻下杯中瓜片,香气浓郁,沁人心脾。
六、润茶便可正式冲泡了,此款六安瓜片可冲泡4-5道茶,其中二道三道茶口感尤佳。 总结:总体而言六安瓜片是一款不娇气容易“伺候”的茶,可以杯泡可以壶泡,匆忙的时候也可以大碗泡茶,六安瓜片自古以来就有“药茶”的美誉,有消食,解毒,去疲劳之功效。在连续饮用一段时间六安瓜片茶后可切身体会到消食助消化,去疲劳的功效。
|